四川鹽邊縣依托全縣164個村的農民夜校開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除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鹽邊縣還在城市社區打造“市民講習所”,在機關單位打造“職工講習所”,進一步助力“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開展。
“講習所”,包括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市民講習所”、“職工講習所”,由于其規模相對較小、組織靈活,結合農時授課,互動性強,彌補了農民夜校授課對象的局限性和只在晚上上課的不足。從當前正大力開展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講習所”無疑是基層黨員和干部群眾踐行“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載體。
“講習所”是開展“大學習”的平臺。從開展“大學習”的目的來看,就是要加深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而“講習所”正是擔負起了這一重任。如“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不僅宣講黨的政策理論,還將其融入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在向農民傳授科技信息和農業技術的同時,將黨的政策理論和上級決策部署滲透進農民群眾的腦子里,扎根在農民群眾的心里,使之形成一種思想和行動的自覺。而這種規模較小、組織靈活的講習形式,既滿足了不同群體群眾的需要,又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
“講習所”是開展“大討論”的依托。“講習所”其本身互動性強,讓參加講習活動的黨員和群眾、干部和職工、專家和農民有較大的交流空間。既交流對黨的政策理論的學習心得,又交流城市文明建設感受,還交流農村種植、養殖等產業技術學習體會等等。以“講習所”為依托,通過“大討論”,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理清發展思路,以在工作中形成針對性強、務實可行的對策措施。
“講習所”是開展“大調研”的載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開展一切工作都必須調查研究,而“講習所”就是進行調查研究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干部群眾參加講習課,既讓群眾從中了解了黨的政策理論,學得了知識和技能。又讓干部在和群眾交流討論中了解了群眾想反映的問題、意見和建議。達到了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的目的。這樣的調研方式,提高了調研實效,其調研成果更能真正體現實際、反映實情,能更好地為科學決策服務。
當前,“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正在各地開展,開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市民講習所”、“職工講習所”的做法,無疑讓各地如何開展好“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為活動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平臺載體有了新的思考。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評論